Author: 冷沁如风 | Category: 心声聆听 | Views: 1097
2016-10-26 /

【倾听小资】菊与刀

Font Size: Large | Medium | Small
Big

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一些特质,似乎依旧有效。

在鲁思这个美国人看来惊世骇俗的一些日本人行事的准则,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看来却非常普通,比如说"面子"。然而,书中精确地指出中日道德伦理有着本质的区别,让人非常震撼。就这一点,就值得读一下这本书了。

在鲁思看来,这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仁”。即:中日都重视"忠"、"孝",但区别是:"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具体来说,就是对中国人来说,统治者不"仁",大家可以揭竿而起;父母不仁,孩子可以以死拒之,甚至大义灭亲。而这些反抗的行为在日本是绝不可能被接受的。

由于信奉无条件的"忠"、"孝",日本从未改朝换代过,正如跳槽在日本难以被人接受一样;另一方面,日本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至今仍非常传统。

我想,从无条件的"忠"、"孝"这个角度来解释日本人对靖国神社的态度,也许有些启发。对于日本人来说,山本五十六作为军人,一生尽"忠"职守,理所当然值得敬奉。至于山本是否行仁义之事,是否以仁待人,那与是否值得敬奉无关。
Big


"仁",在这里便成为中日关于靖国神社的态度能否达成共识的关键。

"仁",在本质上有着自由、平等、人权的感觉。在“仁”、“爱”的精神在世界越来越成为主流的同时,日本人为什么却不能改变,收获一些仁爱之心呢?

这也许有以下这些原因:1)二战失败后,天皇与美军主动配合,使日本迅速把自己的目标从武装扩张调整为经济建设和经济扩张,避免了在文化层面上的全社会反省;2)当时,美国并没有给日本足够的压力和帮助促使他改变;3)后来,日本文化中一些迷人的方面,比如武士道精神,在全世界范围流行,无意中隐藏了日本文化中落后的一面,4)在经济上,优秀的日本制造带来的非凡成功使日本人无意于文化上的反思。

从这方面来说,太沉溺于自己传统文化中的美,太沉溺于自己经济的发达,真不是好事。在国学虚热、经济虚高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警醒。

在美国人看来,战后日本政策是空前的成功,是他们一直依赖引以为傲的成就。但直至目前,日本在亚洲地缘政治取得的成功依旧和它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功相距甚远。相反,在欧洲,德国已经承担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欧洲的一切事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国人当年的政策不能说成功。慢慢地,我开始觉得麦克阿瑟只是一个成功的战术家,而非战略家。他后来对待朝鲜战争的短视也证明了这一点。麦克阿瑟一手操持的战后日本政策,某种程度上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了。日本人的韬光养晦很厉害(这当然也是所有亚洲国家的强项)。而鲁思这本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精神传统和“仁”的这一关键观念没有被美国人重视。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美国人认真的学术研究的态度。它清楚地表明:为了确定对日政策,美国人扎扎实实地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这种科学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借鉴。显然,深刻的社会科学研究对国家和民族是极为有用的工具,而要达到这点,一个良好的、宽松的、自由的思考研究环境非常重要。致力于营造这样一个环境,才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做法。这一点,我们还差得太多。
Big

但另一方面,在对日政策上,中国人表现出了独特的政治智慧。相比较于美国人的科学精神,中国领导人似乎更倾向于采用一种自然而人性化的对日政策。战后,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都似乎非常自然地开始用自己的友善、智慧、理解和仁义来对待日本人。这是一种大国和大国国民的体现。

而这一看似无为,却无所不为的做法也许正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需知,当年无数日本代表团在北京痛哭流涕,说着"大恩不言谢"回国,然后死心塌地致力于中日友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是真正化解沉疴,解开心结的途径,多么的可贵。

然而,中国上述本能的努力只能达到有限的效果。随着老一代日本政治精英退出日本政治舞台,随着日本全民的民族主义日益抬头,这些取得的成果正在慢慢地消失。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的性格,太难。而如果没有理念上根本的改变,中日之间注定难以有共同语言,而中日韩之间对历史和未来不能达到真正的共识,对日本、对中韩,对整个亚洲都是一个巨大的悲哀。

我们只能喟叹,战后的德国政策因为英法能汲取一战经验,从欧洲整体利益出发,做了不少很好的事情,而对日本,美国大权独揽,但又缺乏战略,真是造化弄人!

如此,也只能面对。现实地说,日本的科技、经济比中国还发达很多,在这两方面不能破坏合作,而且要奋起直追。

注:《四十七士物语》是日本真正的民族史诗,值得一看。
[Last Modified By 冷沁如风, at 2016-10-26 21:34:50]
Comment Feed Feed: http://www.design1314.cn/feed.asp?q=comment&id=1384
Trackback Url Trackback: http://www.design1314.cn/trackback.asp?id=1384&key=233defre2

这篇日志暂无评论.

Post Comment
用户名:   密码:  *游客发言不必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验证码 * 请输入验证码
Smilies
[smile] [confused] [cool] [lh] [eek] [angry] [wink] [sweat] [lol] [stun] [razz] [redface] [sad] [yes] [no] [heart] [star] [bad smile] [cry] [greedy] [haha] [money] [the_iron_man] [xixi] [hen] [ku] [leng] [dao] [ye] [yun] [god] [han] [xin] [lei] [he]
Enable UBB Codes Auto Convert URL Show Smilies Auto save Hidden Comment

+ 请遵守国家法律,请对自己的言论及行为负责。在注册用户前请详细阅读 用户注册协议
+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但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 注册用户
+ 百度知道让您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